书法学院2022级学生北京实践教学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书法学教研室
责编: 石建玲
发布时间:2025-08-31
浏览量:17
为深化书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历史与文化的浸润中提升书法艺术素养与文化底蕴,书法学院联合北京实践基地,于8月22日至29日组织2022级学生开展北京书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讲座、红色研学等多元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在古都北京的文化沃土中汲取艺术养分,助力学生树立起“以笔墨传承文化,以艺术服务时代”的专业信念,为书法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动力。
一、颐和园寻踪,感受“笔墨与建筑的共生”
8月22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颐和园不仅以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与建筑布局闻名,更藏着丰富的书法文化宝藏——遍布园内的门额、牌匾、楹联,皆是书法艺术与园林意境融合的典范。结束考察时,不少学生表示,此次颐和园之行打破了对书法“只存在于宣纸之上”的认知。原来书法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建筑与生活,园中的每一处题字都像是园林的“眼睛”,既美化了环境,又传递了文化内涵。
二、名家讲座,在学术碰撞中明晰创作方向
8月23日上午,原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硕士生导师郑军健教授以传统文化与书法为主题开启首场讲座。郑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书法创作与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关系。紧接着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合龙老师带来以故宫文物分享与汉字书法系统的使用为主题的讲座,分享文物与书法的魅力。讲座使学生们深受启发,认识到中国书法的魅力与价值。
三、登临长城,在雄关之上厚植民族情怀
“不到长城非好汉”,8月24日上午前往八达岭长城,开展以“感悟长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实践考察活动。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而散布在长城关隘、阁楼中的题刻与匾额,也成为书法艺术与民族精神融合的独特载体。当日清晨,站在长城之巅,远眺群山连绵、城墙如巨龙盘踞,学生们无不被眼前的雄伟景象所震撼。
四、回望党史,在红色研学中坚定理想信念
8月27日上午,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映入眼帘。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与辉煌。参观结束后,很多学生表示,此次红色研学让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书法艺术不能脱离时代,党的百年奋斗史是最生动的教材,未来我们要将红色精神融入书法创作,用笔墨书写新时代的故事。
五、探访文脉地标,解码“德”文化与书法传承
8月29日前往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与北京崇德堂博物馆,聚焦“古建筑中的书法文化”与“‘德’文化的书法表达”。上午在考察孔庙和国子监时,学生们重点考察了“进士题名碑”“十三经刻石”等文物。下午,师生们前往北京崇德堂博物馆。这座以“德”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历代与“德”相关的匾额、碑刻、书画作品近千件,是解读中国“德文化”与书法艺术关系的重要场所。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崇德堂之行让自己对“书法与品德”的关系有了全新认识。
对于书法学院而言,此次联合北京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典范。通过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构建多元实践体系,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书法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实践经验。未来,书法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场景,让更多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书法魅力、传承文化精神,培养出更多“有技法、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书法人才。 (北京实践基地 摄 )
- 下一篇:广西艺术作品展看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