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寻设计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22级专业考察活动纪实(一)
来源: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北京实践基地(宏福校区)
责编: 庞定坤、张春东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量:27
为深化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扎实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落地,8月22日至29日间,北京实践基地组织22级环设专业学生在京开展专业考察实践教学活动。师生团队先后走进798艺术区、长城、十三陵、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雍和宫、孔庙和国子监等多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地调研中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强化空间感知能力,为毕业设计前期调研筑牢基础。
工业遗存与现代艺术的碰撞,是798艺术区考察的核心主题。师生们聚焦艺术场馆的空间布局与展陈设计,通过分析艺术中心的展览流线规划、功能分区逻辑及互动体验装置,深入剖析工业旧址更新过程中,艺术氛围营造与现代材料运用的有机结合。考察过程中学生记录设计细节、分析案例亮点,为后续毕业设计创作积累了鲜活素材。
蜿蜒壮阔的八达岭长城与明十三陵的规制严谨,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宏伟尺度与空间秩序。学生在对长城及十三陵的考察中,逐步建立起从地形、材料、结构到空间体验的系统认知,进一步理解了环境设计需立足人文、呼应自然的设计哲,同时,高强度的徒步与调研任务,也磨砺了学生们坚韧不拔的专业意志,让“实践出真知”的理念更加深刻。
(八达岭长城考察合影留念)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化了对党史的理解,更以环境设计专业视角,重点关注展陈空间的叙事逻辑、参观体验营造——从空间布局如何引导参观节奏,到灯光设计如何突出展品重点,再到材质选择如何传递历史厚重感,深刻领悟“设计服务主题、空间承载精神”的专业价值,为红色文化空间设计积累了思路。
(同学们认真参观)
(同学们认真听讲解)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考察合影留念)
雍和宫的庄严典雅、孔庙和国子监的文脉悠长,成为学生们研究传统建筑的“活教材”。师生团队以“轴线・秩序・文化”为调研线索,实地丈量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梳理院落层次的递进关系、记录装饰语汇的符号寓意,细致观察传统建筑中材质色彩与景观环境的呼应细节。学生们从设计手法与文化象征双重维度,探索传统空间语言的现代转译路径,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环境设计寻找突破口。
(雍和宫考察合影留念)
尽管8天考察日程紧凑、任务繁重,活动在北京实践基地及二级学院的周密组织与有效配合下,全体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与严格的纪律意识,高效完成了各项调研任务。“这次考察让学生对‘空间’有了全新的理解—不仅要考虑功能与美学,更要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参与考察的学生表示,通过与传统、现代、艺术、红色等不同类型空间的对话,自己不仅提升了空间尺度感知与现场调研能力,更明确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创作方向与价值取向。
此次专业考察活动是北海艺术设计学院“3+1”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环节,集中体现了学校“依托文化资源、强化实践应用、聚焦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教室+现场”双向联动教学机制,整合更多优质地域与文化资源,为学生搭建深度实践平台,助力培育兼具扎实专业技能、深厚人文素养与创新思维的环境设计人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北京实践基地宏福校区/摄)